apollo简单入门

在现代微服务架构中,服务数量的激增使得传统的配置文件管理方式(如本地文件、Git 仓库)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护。配置的修改、发布、回滚、权限控制以及实时生效等需求,催生了分布式配置中心这一关键中间件。 Apollo (阿波罗) 是由携程框架部门研发的开源配置管理中心,它功能强大、生态丰富,能够集中化管理应用在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 Apollo 的世界,从核心概念到架构原理,再到 Go 语言的实战集成。 一、Apollo 核心概念 要用好 Apollo,首先需要理解它的几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其灵活、强大的配置管理模型。 1. Application (应用) 这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单元,代表一个独立的应用或服务。每个应用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 AppId,这是客户端与服务端交互时的身份标识。 2. Environment (环境) 用于隔离不同部署环境的配置,如 DEV (开发环境)、FAT (测试环境)、UAT (预发布环境)、PRO (生产环境)。Apollo 的权限管理也是基于环境的,可以精细控制不同环境的配置修改和发布权限。 3. Cluster (集群) 一个应用在同一个环境下,可以部署在不同的集群中。这个概念主要用于支持多数据中心(IDC)或者隔离部署。例如,你可以为上海机房和北京机房创建两个不同的 Cluster,为它们配置不同的数据库地址。默认情况下,会有一个 default 集群。 4. Namespace (命名空间) 这是配置项的集合,是配置隔离的最小单元。通过 Namespace,可以把不同类型的配置分门别类地管理。 私有 Namespace:其作用域仅限于当前应用。每个应用创建时都会有一个默认的 application 命名空间。 公共 Namespace:可以被多个应用关联和共享。常用于存储一些公共的配置,如数据库连接信息、中间件地址等。 关联 Namespace (继承):应用可以关联(继承)公共 Namespace 的配置,实现配置的复用。如果私有配置与公共配置有相同的 Key,私有配置会覆盖公共配置。 格式支持:Namespace 支持多种格式,如 properties (默认)、XML、JSON、YAML、TXT。 5. Release (发布) 当一个 Namespace 的配置修改完成后,需要通过“发布”操作才能被客户端感知到。每一次发布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版本号,且发布后的配置是 不可修改的。如果需要变更,只能创建一个新的发布。这个机制保证了配置的可追溯和快速回滚。 6. Gray Release (灰度发布) 这是 Apollo 的一大亮点。它允许你将新发布的配置先生效于指定的 部分 客户端实例上。你可以根据客户端的 IP 地址或预设的标签来圈定灰度范围。待验证无误后,再进行全量发布。这极大地提高了配置发布的安全性。...

September 14, 2025 · 539 words · Kurong

golang单元测试与冒烟测试入门

概念解析:单元测试 vs. 冒烟测试 1. 单元测试 (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是针对程序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的测试。在 Go 语言中,这个“单元”通常指一个函数(Function)或一个方法(Method)。 核心目标:验证单个函数或方法的逻辑是否正确。它确保给定特定的输入,该函数能返回预期的输出。 关键原则:隔离。单元测试应该与其依赖项(如数据库、文件系统、外部API等)隔离开来。如果一个函数依赖了这些外部服务,我们通常会使用“模拟(Mock)”技术来创建一个假的依赖项,从而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和速度。 特点: 速度快:因为不涉及外部I/O操作,通常毫秒级就能完成。 粒度细:精确到每个函数,能够快速定位问题。 编写频繁:是开发过程中最常编写的测试类型。 2. 冒烟测试 (Smoke Testing) 冒烟测试,又称“构建验证测试(Build Verification Test)”,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测试,用于确定软件的关键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它像是在给一个新设备通电后,看看它是否会冒烟——如果不冒烟,说明最基本的功能没问题,可以进行更详细的测试。 核心目标:验证应用程序的核心、关键流程是否能够跑通,确保程序在主要路径上不会崩溃。 关键原则:快速、宽泛、但不深入。它不关心业务逻辑的细枝末节,只关心“主干”是否健康。 特点: 速度较快:比完整的端到端测试快,但比单元测试慢。 覆盖面广:覆盖的是最关键的业务流程。 执行时机:通常在新版本构建完成后、进行全面测试之前执行。对于后端服务来说,可能是在服务启动后,立即调用几个核心API(如健康检查/health,登录接口等)看看是否返回200 OK。 Go 中的测试库 标准库 Go 语言内置了强大的测试支持,主要通过 testing 包来实现。这是所有 Go 测试的基础,你必须首先掌握它。 testing: 提供了编写测试的基本框架,例如 *testing.T 类型用于报告测试状态。 net/http/httptest: 专门用于测试 HTTP 客户端和服务器,无需真正监听端口即可模拟 HTTP 请求和响应,非常适合后端 API 测试。 流行的第三方库 虽然标准库很强大,但在某些方面,社区提供了更高效、更易读的工具。 stretchr/testify: 这是 Go 社区中最受欢迎的断言库。它提供了丰富的断言函数(如 assert.Equal(), assert.NoError()),让你的测试代码更简洁、更具可读性。 golang/mock (Gomock): Google 官方开发的 Mock 框架。当你需要隔离测试单元与它的依赖时,Gomock 可以根据接口自动生成模拟对象,让你完全控制依赖项的行为。 h2non/gock: 如果你的代码需要调用外部 HTTP API,这个库可以轻松地模拟这些外部请求,让你的测试不依赖于网络和第三方服务的稳定性。 从单元测试到冒烟测试入门 Part 1: 什么是单元测试?为什么需要它? 想象一下你正在组装一台复杂的机器,比如一台汽车。单元测试就像是分别检查每一个零件(螺丝、齿轮、活塞)是否合格。只有确保每个最小零件都工作正常,你才能对最终组装好的汽车有信心。...

September 14, 2025 · 569 words · Kurong

Kafka简单入门

Apache Kafka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件流平台,被数千家公司用于高性能数据管道、流分析、数据集成和关键任务应用。无论你是后端开发者、数据工程师,还是希望构建实时数据系统的架构师,掌握 Kafka 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带你系统地学习 Kafka,从核心概念到命令行实战,再到面试高频考点,最后用 Go 语言构建一个简单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应用。 一、Kafka 核心概念解析 要理解 Kafka,首先必须掌握其核心术语。我们可以把 Kafka 想象成一个高度有序、可分区、可复制的数字“邮局系统”。 1. Broker Kafka 集群中的一台服务器就是一个 Broker。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邮局系统中的一个“邮局分拣中心”。多个 Broker 共同组成一个 Kafka 集群,协同工作,提供高可用和负载均衡。 2. Topic(主题) Topic 是消息的类别。所有发布到 Kafka 集群的消息都有一个指定的 Topic。这就像邮局里的不同“信件类型”,比如“平信”、“挂号信”或“国际邮件”。生产者将消息发送到特定的 Topic,消费者订阅特定的 Topic 来接收消息。 3. Partition(分区) 每个 Topic 都可以被分成一个或多个 Partition。Partition 是 Kafka 实现高吞吐量和水平扩展的关键。你可以将 Partition 理解为某个信件类型(Topic)的专用“处理通道”。 有序性:在单个 Partition 内,消息是严格有序的。消息被追加到 Partition 的末尾,并被分配一个唯一的、递增的 ID,称为 Offset。 并发性:不同的 Partition 可以分布在不同的 Broker 上,这使得多个消费者可以并行地从一个 Topic 中读取数据,极大地提高了读取效率。 4. Offset(偏移量) Offset 是 Partition 中每条消息的唯一标识符,是一个单调递增的整数。消费者通过 Offset 来追踪自己已经消费到 Partition 中的哪个位置。这个机制非常强大,因为它允许消费者自由地控制消费进度,可以重复消费或跳过某些消息。 5. Producer(生产者) 负责创建消息并将其发布(发送)到 Kafka Topic 的应用程序。生产者在发送消息时,可以指定 Topic,也可以指定消息的 Key。如果指定了 Key,Kafka 会使用哈希算法将这个 Key 映射到某个特定的 Partition,确保所有具有相同 Key 的消息都进入同一个 Partition,从而保证了这部分消息的顺序性。...

September 13, 2025 · 1137 words · Kurong

xxl-job简单入门

在任何复杂的业务系统中,定时任务、延时任务、周期性报表生成等调度需求都不可或令。虽然 Linux 的 cron 和编程语言内置的定时器可以解决简单问题,但在微服务架构下,它们面临着单点故障、无法统一管理、不支持集群和分片等诸多挑战。 XXL-JOB 是一个由大众点评开源的轻量级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其核心设计目标是开发迅速、学习简单、轻量级、易扩展。凭借其清晰的架构、丰富的功能和极低的接入成本,XXL-JOB 已成为国内最流行的任务调度解决方案之一。 本文将带你全面解析 XXL-JOB,从核心概念、架构原理,到面试中的高频问题,并最终使用 Go 语言构建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执行器。 一、XXL-JOB 核心概念 理解 XXL-JOB 的工作模式,需要先掌握它的几个基本组件和术语。 1. 调度中心 (Admin) 调度中心是 XXL-JOB 的“大脑”,是一个独立部署的 Web 应用。它负责: 任务管理:提供可视化的 UI,用于创建、编辑、启动/停止任务。 调度触发:内置调度器,根据任务配置的 Cron 表达式或固定延时,准时地向执行器发起调度请求。 注册管理:维护在线的执行器列表,感知执行器的上下线。 日志监控:汇集所有任务的执行日志,方便开发者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和排查问题。 2. 执行器 (Executor) 执行器是集成在业务应用中的一个组件(通常是一个 SDK 或库)。它负责: 自我注册:启动后,执行器会周期性地向调度中心发送心跳,报告自己的地址,完成“服务注册”。 接收调度:内置一个嵌入式的 HTTP 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调度中心的任务触发请求。 执行任务:根据请求中的参数,调用应用内具体的业务代码(JobHandler)。 上报结果:将任务的执行结果(成功/失败)和执行日志回调给调度中心。 3. 任务 (Job) 与 JobHandler 任务:在调度中心 UI 上创建的一个调度单元,包含了 Cron 表达式、路由策略、负责人、超时时间等元数据。 JobHandler:在执行器项目中,具体承载任务业务逻辑的代码块。在 Java 中通常是一个方法,在 Go 中则是一个注册的函数。一个任务必须绑定一个唯一的 JobHandler 名称。 4. 路由策略 (Route Strategy) 当一个执行器以集群模式部署(即多个应用实例)时,路由策略决定了调度中心如何从集群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实例来执行任务。常用策略包括: 第一个/最后一个:选择集群中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在线的实例。 轮询 (Round Robin):按顺序轮流选择。 一致性哈希 (Consistent HASH):根据任务 ID 计算哈希值,选择固定的一个实例,可用于实现粘性调度。 分片广播 (Sharding):核心功能。将任务“分片”给集群中的所有实例并行执行。例如,处理 100 万条数据,可以分给 10 个实例,每个实例处理 10 万条。调度中心会向每个实例传递分片参数(分片总数、当前分片索引)。 5....

September 13, 2025 · 493 words · Kurong

sync包详解

一、sync 包概述 sync 包是 Go 标准库中用于处理并发和同步的核心工具包。在 Go 语言中,我们通过 Goroutine 实现并发,而当多个 Goroutine 需要访问共享资源时,为了避免数据竞争(Data Race)等问题,就需要使用 sync 包提供的同步原语来保证并发安全。 面试官通过 sync 包相关的问题,主要考察你对 Go 并发模型的理解、处理并发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底层原理的掌握程度。 二、sync.Mutex与sync.RWMutex (互斥锁与读写锁) 1. 作用与目的 这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同步原语。 sync.Mutex (互斥锁): 保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 Goroutine 可以访问被其保护的共享资源。当一个 Goroutine 获取了锁,其他试图获取该锁的 Goroutine 都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sync.RWMutex (读写锁): Mutex 的一种更细粒度的实现,它将访问分为“读”和“写”。 多个读:可以共存,多个 Goroutine 可以同时获取读锁。 写与任何操作:互斥,当一个 Goroutine 获取了写锁后,其他任何 Goroutine(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必须等待。 核心解决的问题: RWMutex 旨在优化“读多写少”的场景。如果共享资源的读取频率远高于写入频率,使用 RWMutex 可以显著提高并发性能,因为它允许多个读操作并行执行。 2. 实现原理简介 Mutex: 内部通过一个 state 字段和信号量 sema 实现。state 字段的比特位分别表示锁的锁定状态、是否有被唤醒的 Goroutine、是否有等待的 Goroutine,以及是否处于饥饿模式。 正常模式: 新来的 Goroutine 会和等待队列头部的 Goroutine 竞争锁,这种模式吞吐量高,但可能导致队列中的 Goroutine 长时间等待(饥饿)。 饥饿模式: 当一个 Goroutine 等待锁超过 1ms,锁会切换到饥饿模式。在此模式下,锁会直接交给等待队列头部的 Goroutine,保证公平。 RWMutex: 内部组合了一个 sync....

August 30, 2025 · 605 words · Kurong

pprof 指南

Go 性能分析利器 pprof 指南 pprof 是 Go 语言生态中功能最强大的性能分析工具,它内置于 Go 的标准库中,能够帮助开发者精准定位程序中的性能瓶颈,无论是 CPU 的过度消耗、内存的异常增长,还是并发程序中的各种“慢”问题。 本文将在 kurongtohsaka 的 pprof 指南基础上,深入探讨两个额外的关键领域:Goroutine 泄漏 和 锁竞争。 第一部分:PProf 基础与开启 要在 Web 服务中开启 pprof,我们只需引入 net/http/pprof 包。对于使用 Gin 等框架的服务,可以将其 Handler 包装后注册到路由中。 一个关键的准备步骤是,为了能分析到 阻塞 和 锁竞争,我们需要在程序启动时设置采样率。如果不设置,相关的 profile 文件将是空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net/http" _ "net/http/pprof" // 关键:匿名导入pprof包,它会自动注册handler "runtime" "github....

August 27, 2025 · 808 words · Kurong

《Kubernetes编程》记录

《Kubernetes编程》记录 概论 控制器和 Operator 控制器实现了一个控制循环,通过 API 服务器监测集群中的共享状态,进行必要的变更。Operator 也是一种控制器,但是包含了一些运维逻辑,如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管理。 控制循环的基本流程如下: 读取资源的状态,通常采用事件驱动模式,使用 Watch 来实现。 改变集群中的对象状态或集群外部系统的状态。 通过 API 服务器更新第 1 步中所提到的资源的状态,状态放在 etcd 中。 循环执行这些逻辑。 控制器通常会使用以下的数据结构: Informer :Informer 负责观察资源的目标状态,它还负责实现重新同步机制从而保证定时地解决冲突。 工作队列:事件处理器把状态变化情况放入工作队列。 多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循环通过 API 服务器上的对象状态变化相互通信,对象状态的变化由 Informer 以事件的方式通知到控制器。这些通过 Watch 机制发送的事件对用户来说几乎不可见,在 API 服务器的审计机制中也看不到这些事件,只能看到对象更新的动作。控制器在处理事件时,以输出日志的方式记录它做的动作。 Watch 事件:在 API 服务器与控制器之间通过 HTTP 流的方式发送,用于驱动 Informer 。 Event 对象:是一种用户可见的日志机制,如 kubelet 通过 Event 来汇报 Pod 的生存周期事件。 乐观并发 Kubernetes 采用乐观并发机制,假设多用户操作同一资源的冲突概率较低,允许并发修改,仅在提交时检测冲突。 每个 Kubernetes 资源对象(如 Pod、Deployment)的元数据中都有一个 resourceVersion 字段,用于标识资源的当前版本号(由 etcd 生成)。这是乐观并发的核心: 读取资源时:客户端获取对象的 resourceVersion(例如 123)。 更新资源时:客户端必须在请求中携带该版本号(通过 metadata.resourceVersion 字段)。 服务器端校验:API Server 比较请求中的 resourceVersion 与当前存储中的版本: 匹配:允许更新,resourceVersion 递增。 不匹配:返回 409 Conflict 错误,拒绝更新(说明资源已被其他客户端修改过)。 当发生冲突时,客户端需重新获取资源的最新状态,然后基于最新数据重新提交修改。...

April 9, 2025 · 212 words · Kurong

《Go微服务实战》记录

《Go微服务实战》记录 本书包含很多的 Go 基础和部分进阶内容,这里只选取对现阶段有帮助的内容,毕竟 Go 已经入门过一遍了。 Go 基础 关于指针,如果涉及到修改变量本身就使用指针作为函数输入变量等,典型的如单例模式下的变量都是指针。反之如果不修改变量本身,就直接使用复制变量作为函数输入变量等,函数返回值自然也是某个新的变量。 关于 Go 中的循环,请看 cod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for i := 0; i < 10; i++ { ... } // 最标准的循环 for { ... } // 就是没有显式跳出条件的 while arr := []int{1, 2, 3, 4, 5} for i, v := range arr { ... } // 这里的 range 是关键字,用法有些类似于 Python 中的 enumerate 函数 } Go 的垃圾回收策略使用的三色标记法,具体内容会单独进行学习。...

January 18, 2025 · 2955 words · Kurong

《gRPC与云原生应用开发》记录

《gRPC与云原生应用开发》记录 gRPC 入门 gRPC 的定义 gRPC 是一项进程间通信技术,可以用来连接、调用、操作和调试分布式异构应用程序。 开发 gRPC 应用程序时,要先定义服务接口:消费者消费信息的方式、消费者能够远程调用的方法以及调用方法所使用的参数和消息格式等。在服务定义中使用的语言叫作接口定义语言(IDL)。 下面是使用 protocol buffers 作为 IDL 来定义服务接口: 服务定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ProductInfo.proto syntax = "proto3"; package ecommerce; // 防止协议消息类型之间发生命名冲突 // 定义服务接口 service ProductInfo { rpc addProduct(Product) returns (ProductID); rpc getProduct(ProductID) returns (Product); } // 定义消息格式 message Product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description = 3; } message ProductID { string value = 1; } 上面定义完成之后,就使用 protocol buffers 编译器 protoc 生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代码。...

November 30, 2024 · 963 words · Kurong